招生考试网
学历| 高考 美术高考 考研 自考 成考 专升本 中考 会考 外语| 四六级 职称英语 商务英语 公共英语 日语能力 翻译资格 JTEST
资格| 公务员 报关员 银行从业 司法 导游 教师资格 报关 财会| 会计证 经济师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 税务师 资产评估 审计师
工程| 一建 二建 造价师 造价员 咨询师 监理师 安全师 医学| 卫生资格 执业医师 执业药师 执业护士 | 教案 论文 文档
IT类| 计算机等级 计算机软考 职称计算机 高校计算机 推荐-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招聘 军校国防生 自主招生 艺术特长生 招飞
 3773考试网 - 教师资格考试 - 说课稿 - 正文

2010年教师资格考试说课辅导“拿来主义”

来源:fjzsksw.com 2010-3-30 8:51:03

 

  一、教材分析

  【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编排在人教(实验)版必修IV第三单元“随笔杂文”第一篇。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在鲁迅先生这篇杂文中中得到了很好体现。另外,随着我国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外来文化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该如何来对待这种影响,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让学生了解鲁迅先生的观点,并对自己有所启发和借鉴。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鲁迅杂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目标:把握文章思路、结构和观点;揣摩鲁迅杂文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⑵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习运用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写作手法。⑶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情,确定教学重点如:学习因果论证的写作方法,体会推理的逻辑性;揣摩鲁迅杂文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确定教学难点如:学习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明确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着重认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二、教学方法

  教学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因此采用“疑问教学法”相对合适。

  通过质疑——析疑——释疑三步法,以培养学生积极独立思考问题、主动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议论文的把握程度还只停留在运用引证和例证这两种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来阐明一个道理的水平上,而其它的论证方法如较常见的因果论证和比喻论证的方法还未掌握,并且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尚在进一步形成中。

  四、课时安排

  第1课时:理清文章层次,分析1~7自然段,分析因果论证方法,掌握论证的内在逻辑性;第2课时:分析8-10自然段,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写作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学设想:鉴于高一学生知识基础弱和鲁迅先生杂文对于他们难以理解的现状,我采用由浅入深,在逐步理解教学难点的基础上,带动因果论证及思路的理顺。

  ▲ 导入

  从现实生活入手,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 检查预习情况,巩固基础知识

  ▲ 突破“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这一难点

  ▲ 突破这一难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需采取搭建学生知识台阶的策略:采用教师质疑、学生集体探究式析疑、师生共同释疑的方法,通过例证法、类比法等论证方法,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问题分为三个梯度,每梯度的问题为一个台阶,学生每得出一个答案就登上一个台阶,这样这迎刃而解了。

  第一梯度:1、什么是闭关主义?什么是送去主义?

  2、在论述“送去主义”时,依次摆了什么事情来说明的?运用了什么方法论证的?

  第二梯度:1、在批判送去主义之前为何先谈闭关主义?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的实质是什么?有何联系和区别?

  2、在论证“送去主义”危害时,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论证?

  第三梯度:1、是怎样批驳“送去主义”的?

  2、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还提到“抛来”“抛给”“送来”“拿来”,它们的的含义各是什么?

  3、在论述“送来”的危害时,又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论证的? 其实质是什么?

  4、对“送来”态度如何?为什么?

  至此,送去主义的危害揭露无疑,顺理成章引出“拿来主义”。设置三个梯度问题的根据,主要是针对学情,因材施教,重在培养素质,训练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突破因果论证这一重点

  突破这一重点,采取从“果”入手的策略,切中要害;采用教师质疑、学生个体探究式析疑、师生共同释疑的方法,通过因果论证法的分析,理清文章层次。

  1、第7自然段用了“所以”一词表示结果,指出哪些自然段写的是“原因”,即为什么实行“拿来主义”?哪些自然段写的是“结果”,即怎样实行“拿来主义”?哪些自然段是“结论”,即文章主旨?你认为文章应如何划分段落?各段写了什么内容?

  2、写作的思路是什么?第7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 小结

  方法:学生课堂小结,教师补充完善,梳理知识脉络,把握知识结构,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简明化、形象化。

  小结:是针对如何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而写的一篇杂文,提出应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批判地吸收和借鉴文化遗产。文章采用了先破后立的论证方式构段的。课文的前部分写出了“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的原因,主要揭示了送去主义的实质和危害。运用了例证法、类比法,揭示“送去主义”必然使中国人民更加陷入受贫穷、被凌辱的悲惨境地。因此,“送去”之外,还得“拿来”。

  六、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七、板书

 



  • 上一个文章: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及个人隐私等问题,请在两周内邮件fjksw@163.com联系.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
  • 此栏目下没有推荐文章


  •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版权申明 | 网站导航 |
    琼ICP备12003406号